培育综合性社会组织 创新社会管理格局

更新时间:2013-08-09 15:28 浏览次数:2579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必须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近年来,杭州把培育综合性社会组织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这些综合性社会组织,以党政界为主导,联动知识界、行业界、媒体界和市民群众等不同身份的人员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网络。

 

       一、以综合性社会组织延伸政府服务职能,更好地惠及民生

  提供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和显著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一方面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强,政府对社会资源的直接控制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不健全,它们承担社会事务的能力还比较弱,这使得政府职能的转移缺乏有效的社会组织支撑。在目前情况下,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采取“行政包办”的方式来全面承担经济、文化、社会和城市建设事务,但又不能“放之不管”,这就需要构建既能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又能有效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综合性社会组织,实现政府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从管理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近年来,杭州培育了一批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综合性社会组织,在民主民生互动平台构建,市民之家、网上市民之家、市民中心、网上市民中心建设,食品质量安全指数发布,法治指数发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春风常驻帮扶救助,企业融资联合担保,大学生创业服务,民生价格信息公开,外来务工人员教育管理,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居家养老服务管理,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等事关百姓利益的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种组织形态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架构多层复合,成分多元参与。党政界主导,行业界、知识界和媒体界等多元参与,联动运行,彼此关联,互为支撑。二是功能专业分工、特色互补融合。各个成分根据自身特长形成专业分工。政府通过综合性社会组织参与相关事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可以在规划、组织、协调等方面直接发挥作用,实现延伸服务、创新服务。其他成分可以发挥研究、策划、设计以及宣传、推广等职能。各种功能既彼此分工,又互补衔接。

  以杭州市食品质量安全指数发布为例。食品质量是一件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监管,但同时又容易出现相关部门职责不清、互相推诿,出现管理真空等问题。杭州于2009年12月启动了食品质量安全指数发布活动,开全国之先河,创造性地构建了综合性社会组织的架构,让专家、媒体和市民参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实现了由政府直接监管向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监管的转变。在创建食品质量安全指数体系的过程中,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十分重视引入社会各界民主参与、和谐共建,逐步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家指导、媒体引导、市民参与“五位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杭州市有关职能部门扮演了总协调的角色,负责食品质量安全指数发布的总策划、总指挥;来自中国计量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肉制品协会等院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负责食品质量安全指数计算模型、计算方法的研究和确定,并对食品质量安全指数发布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出谋划策;杭州有关企业配合做好食品质量安全指数发布的商品抽样工作,提供抽样商品的资源和销量数据;省、市各大报纸、杂志、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积极参与征集义务质量调查员、市民好建议,公布食品调查和食品检测结果、专家解读结果等;市民则组成指数发布活动的最核心元素——义务调查员队伍,6000多人次的市民通过参与问卷调查、网上献言、取样检测、数据计算等指数创建环节,使市民百姓成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角。这种综合性社会组织架构,不但是一种监管模式的创新,更实现了政府服务职能的拓展,提高了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效率。

  二、以综合性社会组织参与行业治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引导行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档次。杭州依托行业协会构建综合性社会组织,整合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资源,制定行业品质标准、行业发展规划,协同开展行业重大活动,建立行业企业与政府的联系沟通渠道,创造性地实现了对行业的合作治理。

  近年来,杭州培育了一大批行业综合性社会组织,如丝绸女装产业联盟、西泠印社、杭州茶都品牌促进会、婴童行业联盟、文娱品牌促进会、“九大生活”行业点评组、特色行业品质标准调查发布组等。这些综合性社会组织,由于有党政界主导,所以行业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比较顺畅,行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能够及时为政府部门了解,政府部门也能够更好地加强管理、引导和规范;这些综合性社会组织由于以行业为主体,所以能够充分调动行业的积极性,行业协会的各种功能得以加强;这些综合性社会组织由于有知识界的参与,所以能够将文化融入产业和产品之中,使产业层次得以提升。

  以丝绸女装产业联盟为例。丝绸女装产业联盟是杭州最早组建的行业综合性社会组织。2005年,为最大程度整合丝绸与女装方面的政、产、学、研、商各类资源,统筹协调丝绸行业事务,杭州市委、市政府推动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丝绸女装产业联盟。该联盟的成员有国家商务部的领导、杭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党政界人士,有中国美院、浙江理工大学、中国丝绸博物馆等知识界的专家学者,有来自中国丝绸协会、杭派女装商会、杭州市服装设计师协会以及达利集团、汉帛集团等行业企业界人士,还有杭报集团、《丝绸》杂志、中国女装网等媒体界人士。这个由大专院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基地、展示中心、特色街区等多元主体构成的纵横交错、优势互补的网络状结构,有效整合了产业、文化、旅游、会展、科研、信息、教育等资源,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承接者、行业品牌提升的推动者。联盟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杭州丝绸女装万里行、中国丝绸日、中国国际女装展、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推动并参与实施了 “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推动了世界一流丝绸女装产业基地、中国纺织服装信息商务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以及中国丝绸城、武林路时尚女装街、四季青服装市场等丝绸、女装商业特色街区的提升改造。正是这种综合性的行业联盟,加强各方信息沟通和资源整合,使杭州市委、市政府更准确地了解了丝绸女装行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成长的需求,在产业规划、资源、政策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安排,并从单纯扶持企业转到了扶持品牌、扶持设计师、扶持重大活动项目。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则凭借各自的资源条件积极参与丝绸女装行业事务,形成“党政主导、多方相应、多力融合”的良好氛围,共同提升了杭州丝绸女装行业的潜力和竞争力。

  三、以综合性社会组织创新社区治理,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既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平台,也是政府行政管理的神经末梢。加强社区管理对于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杭州是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的诞生地、新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发祥地,杭州的社区管理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杭州通过在社区构建综合性社会组织,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营造了新型社区治理架构,对社区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经验。如江干区凯旋街道社区党建服务综合体、上城区湖滨街道“湖滨晴雨工作室”、下城区朝晖街道食品药品安全诚信经营自治会等社区综合性社会组织,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化解基层矛盾、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社区综合性社会组织的特点就是以“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指令”为导向或以“市场”为导向。在服务“需求”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参与,由人民群众自治,以此形成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社区治理关系。

  以上城区湖滨街道的“湖滨晴雨工作室”为例。“湖滨晴雨工作室”成立的初衷,主要是满足基层社区群众反映意见、表达心声的需求,后来逐渐增加了政策解读、社会心态疏导等功能。工作室的架构是在街道层面建立了“民情气象台”,在有关社区建立了“民情气象站”,12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民情预报员”,36名人大代表、社区居民和“新杭州人”担任“民情观察员”,杭州日报、杭州网等媒体参与宣传、互动。工作室定期围绕市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拟定恳谈讨论的议题和要点,邀请有关部门领导解疑释惑;对即将出台的重大决策和事关民生的公共事务,及时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实现了正确舆论导向与畅通社情民意的统一。工作室的成立,让关心社会发展、关注民生保障、参与意愿强烈的居民找到了抒发意见的渠道,让政府与群众实现了信息的有效对接。“湖滨晴雨工作室”这一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的民主民生互动复合架构,通过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体系和利益协调机制,发挥了分析民情、引导民情、化解矛盾、疏导社会心态的功能,极大地推进了民主促民生、民主促发展、民主促和谐工作在基层的落实,实现了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

  四、以综合性社会组织构建知识界参与平台,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杭州在建设综合性社会组织过程中,十分注重与知识界的合作联动,逐渐形成了城市和高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架构。比如建立了杭州市与浙江大学战略合作联盟和杭州市与中国美院战略合作联盟。这种综合性社会组织充分整合知识界的科技、文化、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引导专家学者发挥专业技能、参与社会管理,成为市校发展共赢的载体。

  以杭州市与浙江大学战略合作联盟为例。建立杭州市和浙江大学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成为杭州市委、市政府与浙江大学长期、稳定战略合作的总平台;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及发展战略和规划、科技和创业、人才和教育、建设和后勤、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医疗卫生等7个专门工作组,覆盖城市公共治理的多个领域,为城市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框架下,催生了“杭州市和浙江大学合作共建和谐杭州示范区”、“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等一大批重点市校合作项目和组织。其中,建设“和谐杭州示范区”是杭州市和浙江大学名城、名校强强联合,合力打造社会治理模范区域的重要载体。双方通过合作共建,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和谐发展杭州论坛等杭州市重大事务中发挥了名校专家的“智库”和“外脑”作用,打造了具有一流自然与人文生态,具有激发智力集聚、研发集约、知识创新、人才创业的良好人居环境,引领着整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杭州市成立决策咨询委员会,浙江大学等在杭高校的专家学者受聘成为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他们通过发挥各自专长,为杭州市重大社会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重要政策提供决策咨询论证;对杭州拟出台的重大举措、重大项目提供咨询意见。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的成立构建了知识界参与杭州重大决策的平台,从制度与组织上保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来源:我们杭州